top of page
搜尋


虛擬幣商涉詐騙案的法律分析:從幣想科技事件看平台責任與被害人救濟途徑
事件背景與法律爭點 近期,台灣虛擬幣商「幣想科技」因涉嫌與詐騙集團勾結而遭檢警大規模搜索,引發社會廣泛關注。據報導,該公司號稱擁有全台規模最大的實體門市,卻被發現詐騙集團在要求被害人交付虛擬幣時,會專門指名被害人前往幣想科技的門市進行交易,公司負責人與兩名幹部目前已遭收押禁...
artsoul0102
4月29日讀畢需時 5 分鐘
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蔡阿嘎團隊「G卡姊夫」涉詐1.2億!法律責任解析與公眾信任危機
百萬YouTuber蔡阿嘎再爆團隊醜聞,「G卡姊夫」涉詐騙集團金流,受害逾20人!從法律角度深度解析洗錢、詐欺罪責與網紅品牌危機管理。 在百萬YouTuber蔡阿嘎(蔡緯嘉)剛經歷前員工蘿拉「AB合約」詐財案餘波未平之際,團隊又傳出更嚴重的醜聞。...
raygin1982
4月2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1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剴剴之死:當「保母」成為劊子手,司法能否還孩子一個公道?
🔺1歲男童剴剴命喪「保母」之手,身心長期遭非人對待。 🔺菲籍看護Mira專程從美返台作證,勇敢揭露孩子在密閉家屋內受盡虐待的真相。 🔺這不僅是一樁家內暴力命案,更是對整體兒少保護機制與司法實踐的集體審判。 ▲ 台北地院今(23日)審理剴剴案,法院外再度出現義憤民眾持標...
raygin1982
4月2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4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康橋學生環島遭逆向衝撞:一場成年禮的悲劇,揭開道路安全與法律責任的缺口
🔺一場意義非凡的成年禮活動,因一輛逆向蛇行的轎車,變成一場公共安全悲劇。 🔺康橋國際學校7名學生在騎乘自行車環島過程中,被疑似毒駕男子駕車逆向衝撞,1人重傷昏迷,其他人亦有不同程度傷勢。 🔺肇事者逃避警方調查、說詞反覆,事件不僅讓人心痛,更暴露台灣在...
raygin1982
4月2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3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百萬 YouTuber 涉逃漏稅全家被起訴
家族公司不是免死金牌,逃稅最重可判7年! 🔺知名 YouTube 頻道「眾量級CROWD」創辦人之一「家寧」,與父母、妹妹全家四人,疑似涉入逃漏稅案,遭新北地檢署列為被告。 🔺檢調搜索住家與公司共五處後,四人分別以 3 至 20...
raygin1982
4月2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1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交出提款卡=幫助詐欺?找工作被騙也要賠300萬,法院怎麼判的?
🔺一名50多歲男子,聲稱只是想找份工作。 🔺對方說:交出提款卡+密碼,每天給你1000元補貼。 🔺他信了,結果帳戶被詐騙集團用來洗錢,害人損失300萬。 🔺法院判他不但刑事有罪,還要「自己賠300萬」給受害者。 50多歲的陳男稱為找工作,才把銀行帳戶金融卡密碼交給對...
raygin1982
4月2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1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從「台日夫妻賣飯糰」事件看租賃糾紛背後的法律問題
一對台日夫妻在高雄開設日式飯糰店,因親切形象和「台日友好」宣傳深受歡迎。然而,房東因生意變好要求「租金加倍」並提前解約,雙方爆發激烈衝突。房東砸毀物品、鎖設備,導致丈夫腳部受傷,雙方互告傷害與侵占。事後店家決定搬遷,民眾紛紛聲援,引發社會關注。...
artsoul0102
4月2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1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從黃子佼案件看見的黑暗:「觀看兒少性影像」不是小事,而是犯罪
🔹當你按下「下載」,你就在傷害一個孩子。 🔹當你說「只是看一下」,法律已經畫下紅線。 🔹這不是曖昧,不是風波,而是對弱勢兒少人權的公然踐踏。 「觀看兒少性影像」不是小事,而是犯罪 2024年底,台北地方法院對知名藝人黃子佼做出判決,依據《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》,判...
raygin1982
4月1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0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不是曖昧,不是誤會,是犯罪。你必須了解的《妨害性自主罪》全解析
🔺 「我那時候不敢動,他卻說我沒拒絕。」 🔺 「她是我女朋友,哪來什麼強制猥褻?」 🔺 「我是老師,他只是小題大作…」 你可能以為,這些話只存在劇情裡。但這些,正是真實世界裡無數性自主受害者,被誤解、被責備、被沉默的證詞。...
raygin1982
4月1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0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一念之差,終身遺憾?看懂傷害與重傷害罪的法律界線
在日常生活中,情緒失控或一時衝動的行為,可能導致他人受傷,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。你知道嗎? 傷害罪與重傷害罪的區別,可能決定你的刑期長短,甚至影響你的一生。 一念之差,終身遺憾?看懂傷害與重傷害罪的法律界線 今天,就讓司法盾帶你深入了解: 傷害罪與重傷害罪的法律定義與差異...
raygin1982
4月1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0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一句話惹上官司?看懂誹謗與公然侮辱的法律底線
「在社群上發一則動態,竟然被告?」「只是私下講人壞話,也會被抓去關?」 在資訊爆炸與社群發達的時代, 「妨害名譽」成為最容易踩雷卻又最常被誤解的法律地雷區 。很多人以為「言論自由」可以無限上綱,卻不知道 誹謗、公然侮辱罪隨時可能讓你吃上官司、背上刑責 。...
raygin1982
4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1 次查看
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